比愚蠢更可怕的,是小聪明



.
作者:民生周刊   来源:民生周刊(ID: msweekly)
“愚者自以为聪明,智者则有自知之明。”

生活中,难免会有一些人自以为聪慧过人,做事行一己之私,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,坑害了自己。

而那些真正的智者,很少显山露水。

他们做事低调内敛,成就自己的同时,也懂得成就别人。

太精明的人,只能获利一时;拥有大智慧的人,才可安享一世。

远离低层次的聪明,你的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。
1
不逞口舌之能   

卡耐基曾说:“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,就是避免争论。”

想要灭火,最有效的办法,便是釜底抽薪。

真正聪明的人,从来不屑于逞口舌之能。

王蒙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《雄辩症》,文中讲了一个患有“雄辩症”的男人,去医院看病。

医生让他坐在椅子上,这个病人问:“为什么要我坐?你难道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?”

医生笑了笑,不打算和他争辩。

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,医生换了一个话题继续聊天,他说:“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!”

结果病人的心情激动了起来,他大声说道:

“胡说八道!你是说这里的天气真不错吗?就算是天气好,也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都不错!”

医生见这个话题也无法继续聊下去,于是和他说:“你的病我已经看过了,现在你可以回去了。”

可病人又怒气冲冲地说:“你虽然是医生,但是你无权命令我离开。你的职业道德,也不会允许你赶我离开的。”

医生便停止了和他的讲话,低头研究他的病历,准备给他开药。

层次不同,不必争辩。一味地争高低,不仅消耗了自己的时间,而且毫无意义。

鲁迅曾说:“当我沉默时,感到很充实,当我开口说话时,却格外空虚。”

很多时候,逞一时口舌之快,不如闭嘴。面对不同层次的人,不必争辩和纠缠。
.
2
不挑是非之事
古人有云:“让人三分不吃亏,容人三分无损失。”在生活中,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挑刺的人,与其和他们针尖对麦芒,不如适时退让。当不与挑事之人计较时,你会发现,生活轻松了很多。恭谦礼让的人,是受人尊敬的。孔子的学生子夏这样评价孔子:“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。”杨绛先生曾说:“我和谁都不争,和谁争我都不屑。”层次高的人,往往温和宽厚,不争不夺。他们心中有强大的自信和充足的底气,并不需要向外界索取太多来标榜自己。而层次低的人,往往争强好胜。因为他们没有“里子”,所以凡事都要争一口气、争个面子,为此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,不计一切后果。然而争到的,偏偏不是面子,而是给人一种斤斤计较的印象。有一家报纸曾以“你什么时候最快乐”为题目,征集大众的想法。总共收到将近十万封来信,统计之后发现,大部分人的答案是“让步”。他们在信里这样描述:“让步是一种修养,也是一种美,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。”记者也去采访了这一批人,惊讶地发现:他们的人缘非常好。他们的朋友解释说:“因为他们懂得谦让,所以在相处时,彼此都感到很舒服,同时也觉得对方是可以信赖的人。”生活中,保持一份尊重与谦让,并不是懦弱,而是一种难得的修养与美德。.
3
不拆他人之台
《幽兰操》里讲:“合作如兰,扬扬其香;采而佩之,共赢四方。”这世界上所有的成功,都来自于互相扶持。只有懂得帮助他人,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。在三国时期,袁绍和袁术两兄弟,各自占据着一南一北,实力颇盛。就连董卓都十分忌惮他们,他直言:“但杀二袁儿,则天下自服矣。”然而,这兄弟俩却因同父异母的关系,相互看不顺眼,针锋相对。袁术造谣袁绍不是袁氏子孙,还和他的强敌公孙瓒结盟;而袁绍也不甘示弱,联合刘表,一起对付袁术。后来,袁术因无治国之才,不得人心,最终被曹操击败。不久后,袁绍也败于曹操。袁绍和袁术明明可以共同合作,赢得天下,却偏偏要互相拆台,导致两败俱伤。俗话说得好:“一个好汉三个帮,一个篱笆三个桩。”只有互相帮助,才能让我们自己的价值实现最大化。弱者互相拆台,互相添堵,锱铢必较,最终的结果是害人害己;强者互相搭桥,彼此成就,共同成长,才能实现合作共赢。老人言:“大智知止,小智为谋。”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,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。靠着“小精明”,也许能得意一时。但这样的“小算计”越多,隐患也就越多,前路就越难走。不逞口舌之能,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;不挑是非之事,才能安稳度日;不拆他人之台,才能实现彼此的互利共赢。

---------
共1页

楼主:乐天(12001)
时间:2022-07-09 19:12:41
签名:今天终将成为昨天!
----------
-----------
暂未有人回复
----------

faceopen uploadopen
微笑哭泣 调皮脸红 害羞生气 偷笑流汗 我倒得意 眦牙疑问 睡觉好色 口水敲头 可爱猪头 YEAH玫瑰
选择照片
收藏
==帖子推荐==
----------
我的主页 乐天社区
返回乐天网
12月22日[日]00:01